安平(Yen Binh)社區位於越南安沛省(Yen Bai)安平縣,內有武靈(Vu Linh)、福安(Phuc An)和白河(Bach Ha)三個社(commune)。安平社區西臨供給托婆水力發電廠的供水源托婆湖(Thac Ba Lake),該湖也是越南的三大人工湖之一。當地主要地形為森林、山坡及丘陵,可耕地偏少。在環境受限、農耕技術不足的情況下,當地農民習慣使用化學肥料,不僅使可耕地日益貧瘠,長期下來更形成農作物產量偏低、水污染等惡性循環。
因人口密度相對較低,各地交通往來不便,一些兒童每天須步行5-7公里的泥濘路上學,雨季時路面更濕滑難行。少數村莊聯外道路受托婆湖阻隔,孩子們得搭乘小船往來各村落間。
住在武靈社,就讀8年級的小恩(化名),每逢雨季就得搭小竹筏渡過湖泊去上學,單程得花2-3小時才能到學校。一旦刮風下雨,竹筏因湖水上漲有翻覆危險,便被迫無法上學;就算生病,也只能等到雨停後才能前往醫院。小恩的父母平時靠打魚、種菜勉強維生,孩子的校服與筆記本都是老師幫忙提供的。在日復一日的貧困生活中,小恩父母總憂心著孩子的未來將如何......
自2018年開始,世界展望會匯集所有安平之友的愛心,投入當地迫切的社區發展工作,展開五年(2018-2022年)的社區希望計畫,內容涵括健康、家庭生計、兒童保護與社區培力方案:
健康
在2022年4~6月期間,社區希望計畫團隊藉著舉辦營養社團、營養諮詢及模範媽媽教室等方案,讓安平社區的母嬰保健及基本健康觀念,有了很大進步與提升。參與其中的董文那(Tuong Van That)先生更因此改變了觀念。
社區培力
2022年4~7月期間,在社區希望計畫團隊與居民同心動員之下,安平社區有6處據點完成社區活動中心、兒童遊樂場、公共廁所、路燈等建設,亦培訓近250位居民及超過150名兒童,未來長期參與社區的維護與經營工作。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
地勢低窪的武靈(Vu Linh)社,居民圍繞著托婆湖(Thac Ba)共同生活,交通工具則以竹船或竹筏為主,抵達陸地後的主要接駁工具除了步行之外,方便且價格低廉的摩托車經常是居民的首選,自行車亦很常見。
健康
社區希望計畫團隊今年在武靈社的東湛(Dong Cham)村成立媽媽營養教室,對兒童照顧者舉辦提升兒童健康的定期諮詢。社區媽媽班氏邁(Ban Thi Mai)說:「參加活動3個月後,我的孩子體重逐漸增加,希望其他孩子也像我兒子一樣健康。」
兒童保護
「以前,我脾氣很暴躁,一直抱怨丈夫和孩子…參加社區希望計畫團隊舉辦的歡慶家庭小組,讓我了解如何與丈夫和兒子建立更好關係。希望有更多人像我一樣,只要願意改變自己,就會得到幸福。」來自越南儂奈(Ngon Ngoi)村的胡女士說
社區文化
安平社區中的大莊(Da Trang)村,居民為山澤族。由於當地多雨易淹水,山澤族的傳統房屋多為高腳屋。屋內有三至五個隔間,每個隔間皆有不同功能,中央隔間通常為祭拜祖先之用。
生計發展
安平社區的農民學會稻米強化栽培技術,懂得製作有機肥料,減少污染也保持環境衛生。
農會主席董先生說:「與其使用除草劑,或農民人工捉蝸牛、除草,使用稻米強化栽培系統有助於減少使用農藥,對環境友善,更利於培育作物。」
兒童保護
社區希望計畫團隊積極地在社區裡推動正向價值觀及對兒童正向管教,培訓種子師資以及在地關鍵合作夥伴。
福安中學的小虹說,以前的自己很難原諒人,但現在的他明白,原諒一個人,也是原諒自己。
健康
社區希望計畫團隊培訓醫務人員進行孕產婦/哺乳期婦女集集家庭定期保健諮詢。347名母親也持續在15個媽媽營養教室裡擁有更多學習。
武靈社的一名母親蔣泉表示自己現在終於知道孩子們生病的時候,應該給他們吃什麼營養的食物。
生計發展
世界展望會於武靈社泰馮村(Tam Vong Village)修建一座長340公尺的灌溉渠道,還訓練農夫稻米強化栽培技術(System of Rice Intensification),包含製作有機肥,不僅乾淨環保,還節省了化肥、農藥等支出。
兒童保護
「我很高興能參加兒童社團、認識不同班級的新朋友,也有機會從中學習解決紛爭的技巧,」武靈中學八年級的阮秋芳(Nguyen Thi Thu Phuong)分享。她的老師說:「自從參加兒童社團,她變得比較積極並認識更多朋友。」
健康
推動媽媽營養教室和「前1,000天的兒童照護知識訓練」,降低五歲以下兒童營養不良比例。準媽媽李帆(Ly Thi Van)分享:參加媽媽營養教室對懷孕的我來說非常有幫助。雖然孩子尚未出世,但已幫助我了解更多照顧孩子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