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國家介紹

country img

剛果民主共和國(Democratic Republic of the Congo)


面積:
234萬平方公里(是台灣的64.8倍大)
人口:
8,956萬人 (World Bank 2020) ,超過200個種族
語言:
法語、Lingala語、Kingwana/ Swahili語、Kikongo語、Tshiluba語
宗教:
天主教、基督教、傳統信仰
平均所得:
550美元 (World Bank, 2020)
幣制:
剛果法郎Congolese franc (CDF) 1 USD = 2,004 CDF (2020)
country icon資助計畫區country icon自立計畫區
夥伴國家介紹

剛果民主共和國,位於非洲中部,首都設立於金夏沙(Kinshasa),為非洲第二大國。於上一世紀經歷長達近60年的比利時殖民時期(1908年 – 1960年)。獨立後的剛果立即面臨長達20多年的動亂,包含與鄰國的衝突、政變內亂等,導致該國境內滿目瘡痍,在1988年的第二次剛果戰爭中,導致540萬人由於戰爭、疾病及營養不良等因素死亡。

其境內人口7成以上分佈於鄉村地區,多數人以務農、採礦維生。境內氣候溫濕、土地肥沃,因此農產品十分豐富,包含咖啡、可可、椰子、玉米、香蕉等;同時剛果礦產資源極為豐富,素有「原料倉庫」之稱,當地天然資源充足,擁有世界第二大雨林、全球流量第二大的剛果河也貫穿其中,同時也擁有數百的湖泊。雖座落於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及環境,但由於持續不斷地戰爭衝突,造成政治與社會動盪不安,國內經濟受到嚴重影響,自1980年代中期便急速衰退。

根據2020年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顯示,剛果民主共和國的人類發展指數 (Human Development Index, HDI) 是全球表現最差的國家之一 (全球名次:175/189 )。聯合國人道事務協調廳 (OCHA) 在2020年的調查,剛果目前約有500萬 境內難民 (Internally Displaced People, IDP)。根據2018年世界銀行報告顯示,該國有73% (約6,000萬) 的人口生活於絕對貧窮線以下(absolute poverty line: USD 1.9 /per day) 。剛果人口資料與健康狀態調查2017-18年 (Demographic and Health Surveys, DHS) 顯示,不論是在兒童的健康與營養、教育、兒童保護等議題,剛果仍有很大的需求,且有長期糧食短缺的問題。近期的新冠病毒疫情帶給剛果原本已經脆弱的社會和衛生系統更沉重的壓力。疫情也打亂了經濟發展,嚴重影響兒童的發展、學習和福祉,婦女和女童受暴的情況也因此上升 。

 

country icon資助計畫區
country icon自立計畫區

基哥馬 (Kigoma)計畫區

資助兒童數: 4,000 計畫期間: 2010-2024
基哥馬計畫區位於剛果東南方的上加丹加(Haut-Katanga)省,距離全國第二大城盧本巴希(Lubambashi)5公里,約30分鐘車程。計畫區從2010年至2014年為止,擁入大量的弱勢家庭,人口從約43,000人增至約82,000人,主要語言是斯瓦希里方言(Swahili)及法語。屬熱帶型氣候,11月至3月是雨季、4月至10月是乾季。
 
政府在1971年規劃成立基哥馬社區,讓這些在城裡無立足之地、自各地前來的村民居住。但是政府並無力開發社區、提供基本民生設施,在採礦公司破產後,當地居民因無謀生技能只能從事零星、危險的工作,甚至失業。
 
當地住屋環境衛生惡劣,缺乏乾淨飲用水,居民因不潔飲水而生病的情形很多;缺乏醫療資源設備,兒童疫苗施打比例偏低、居民、尤其是5歲以下兒童健康受到威脅;農業生產力不足,導致糧食缺乏及兒童營養不良比例高;教育缺乏完善軟硬體設施,導致學生學習成就低落、輟學率高。

 

當地服務工作

水資源與衛生

於當地學校及地區衛生健康中心開鑿水井並進行供水管線鋪設,提升當地家戶乾淨飲用水比例;向社區志工、信仰領袖、醫護人員及學生代表等進行衛生教育與水媒疾病預防宣導;同時協助當地建設洗手設備,包含洗手台以及提供低成本的洗手清潔用品。同時,也將與地方政府合作,推行清潔社區計畫,促進社區成員對於水資源及衛教觀念的了解及實踐,提倡乾淨社區之永續觀念。

經濟發展

協助社區農業團體成立農業協會,提供組織管理、改良式農耕技術等訓練,以期提高農產量;並協助協會成員取得種子、牲畜及土地。藉由推廣儲蓄團體及非農耕類型生計活動,增加收入多樣性,進而改善家戶經濟狀況。同時,培訓社區委員建立災害風險預防機制,以使社區居民能具備因應對天然災害的能力。

社區培力

建立資助童與資助人的溝通平台,提升資助關係服務管理、定期訪視資助童及培訓社區志工和當地工作人員,以落實資助政策與標準,並維繫資助關係。同時,增進社區成員對於兒童福祉的了解、成立兒童團體、建立以社區為主導的兒童照顧及保護機制,以強化社區對兒童權益及兒童保護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