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國家介紹

country img

緬甸(Union of Myanmar)


面積:
676,552平方公里
人口:
5,480萬人
語言:
緬甸語、各少數民族方言
宗教:
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其他
平均所得:
US$1187.2
幣制:
MMK (kyat)緬元;1美元 = 1,844緬元 (kyats)
country icon資助計畫區country icon自立計畫區
夥伴國家介紹

緬甸曾受英國統治62年(1824-1886)並被納入其印度殖民地,成為印度的一省,直到1937年單獨成為一個分離自治的殖民地,並於1948年獨立並建立共和國。

緬甸屬亞熱帶雨林季風氣候,一年分成三個季節。2月到5月是夏季,雨量很少且氣溫最高;雨季由5月開始並持續至10月;接下來一直到2月的天氣則轉為乾燥涼爽。

緬甸得天獨厚地擁有非常肥沃的土壤,但人民的生活卻仍然非常貧困,且越來越貧窮,緬甸是世界上發展極度落後的國家之一。幾十年的軍政府統治造成國家的基礎建設嚴重破壞,就業率過低和經濟停滯,這些已成為長期的問題;雖然許多緬甸人具識字能力,但國家長期的經濟困境使得許多兒童沒有機會接受良好教育及適當的醫療照顧。除非兒童們能獲得幫助,否則他們無法發揮學習潛能,並將難以脫離貧窮的惡性循環。

緬甸的貧窮大多集中在農村地區,人們大多依靠農業與打零工維生,多數的家庭經濟狀況不是靠近就是低於貧窮線以下,且非常容易因為整體經濟環境或是天災而面臨難以維生的風險。在東南亞國協(ASEAN)的國家中,緬甸擁有著最短的國民平均壽命與最高的嬰幼兒死亡率。在189個參與人類發展指數評估(2019)的國家中排名第147,屬於中度開發國家。

2021 年 2 月 1 日,緬甸軍方發動政變,並宣布進入緊急狀態。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UNOCHA)報告表示,緬甸的政治、社會經濟和保護危機正在加劇人道主義需求。依聯合國人道主義事務協調廳估計,2022 年緬甸約有 1440 萬人需要人道主義援助。而聯合國開發計劃署 (UNDP) 在其最新報告中表示,緬甸約有 46% 的人口——約 2500 萬人——包括該國一半的兒童可能生活在國家貧困線以下。緬甸的兒童繼續面臨前所未有的需求,截至2022年6月,流離失所者人數首次超過1人百萬,包含有 694,300 人因衝突而逃離家園。超過 12,700 處民用財產,估計包括房屋、教堂、修道院和學校在戰鬥中被摧毀。此外,由於烏克蘭的衝突,也導致糧食和燃料上漲影響全球供應,也影響緬甸基本商品的價格,國家陷入困境。

country icon資助計畫區
country icon自立計畫區

寶恩 (Paung)計畫區

資助兒童數: 2,500 計畫期間: 2023-2032

寶恩鎮位於緬甸孟邦的達通縣,距離緬甸首都仰光約303公里。計畫區內區域包含了沿海、內陸、坡地和低地。寶恩鎮的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193人,每戶平居4.8人,鎮上人口女性多於男性。寶恩鎮大多數人生活在偏鄉地區。寶恩鎮居民大多信仰佛教,約占91.8%,基督教其次,約占0.3%,其餘為伊斯蘭教和印度教等。

根據評估報告,寶恩鎮最常見的問題是腹瀉,且病例多發生在夏季(3月至5月)以及偏遠地區無法獲得改善飲用水與衛生設施的地區。另外,有超過30%學童,由於缺乏水源,以致無法獲得安全用水,衛生條件也不佳。由於偏遠地區難以獲得熟練的助產士和適當的保健服務,母親的能力和嬰兒的死亡率仍然是一個問題。另外,鄉鎮層級,缺乏健康計畫時程表,儘管大多數社區居民因疾病而進入醫療保健中心,但仍然存在不安全的醫療照顧,例如,以傳統醫療方式治病、未經培訓的藥店老闆或銷售商擅自提供的服藥建議,或是居民的自行服藥習慣。也因為缺乏正確的教養知識與習慣,兒童,特別是在特定地區,非常容易受到健康不佳、營養不良、消瘦、輟學的影響。另外,由於家庭暴力或是因父母到外地而兒童缺乏照顧,虐待兒童、童工、剝削的情況,讓兒童容易受到傷害。 

當地服務工作

健康方案:
促進社區改善孕產婦、新生兒和兒童衛生照顧系統以及實務,並期待社區婦女和兒童從公共衛生部門獲得優質的孕產婦、新生兒和兒童保健服務。方案團隊透過「社區健康委員會」以及「特定對象定期諮詢」等專案模式,透過培訓、宣導,與訪視,促進社區對母嬰與青少年的健康知識與行為習慣,改善孕婦的營養,增加五歲以下兒童的疫苗接踵覆蓋率,優化偏鄉衛生站和鎮衛生局的所需設備,並對工作人員進行能力建構培訓來加強社區健康服務。

生計韌力方案:
致力增加輟學兒童獲得適當專業技能並獲得固定收入的機會。方案團隊將透過「儲蓄小組」以及「建立穩固生計」等專案模式,為青少年提供儲蓄及職業培訓,並傳授生活技能知識 (如:瞭解兒童保護、辨識人口犯運與安全遷徙、網路安全等),並為青少年增加永續創收與發展農畜牧業等活動的機會。

教育方案:
為幼兒照顧中心以及學校老師提供專業培訓,以提高教學技能。進行學校/幼兒照顧中心管理委員會的管理培訓,以提供其運作能力,為家長和社區提供家長教育課程,提升父母對兒童教育意識的提升、讓父母以正確的態度和習慣為兒童進入小學做好準備,為小學生提供閱讀營,並改善社區兒童學習環境,致力提高幼兒照顧和發展的品質,讓兒童能夠快樂安全並持續的上學。

兒童保護方案:
透過「歡慶家庭」專案一系列活動,改善兒童和父母/照顧者的照顧和保護行為,促進親子的正向關係。建立兒童保護與倡議團體,以及加強鄉鎮兒童權利委員會,進行兒童保護相關知識的宣導,並社區兒童保護轉介機制的認識,加強鎮、縣、區域和國家層面的保護體系,改善社區獲得優質兒童保護服務的機會,為兒童和青少年提供安全和受保護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