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國家介紹

country img

宏都拉斯(Honduras)


面積:
112,492平方公里(台灣的3.1倍大)
人口:
1,043萬人(World Bank 2022)
語言:
西班牙語、印地安方言
宗教:
天主教
平均所得:
3,040 美元(World Bank, 2022)
幣制:
Lempira (HNL) US$1 = 24.48 lempiras
country icon資助計畫區country icon自立計畫區
夥伴國家介紹
宏都拉斯曾為西班牙帝國在新大陸殖民時廣大領土的一部份,於1821年宣告獨立。之後長達25年的時間幾乎均為軍事執政;1982年才經歷自由選舉,選出文人政府。

宏都拉境內主要由山脈地形組成,近四分之三人口居住於山區;人口中有四成住在都會地區,六成則住在鄉村地區。

沿海平原一帶屬亞熱帶氣候,但山區氣溫較為涼爽。十一月至四月期間為乾季,氣候晴朗而炎熱;五月至十月則為雨季,易有洪水氾濫,部份地區居民因此需遷離家園。熱帶風暴季節期間,宏都拉斯處於自然災害侵襲的危險中,土地及人民常受颶風威脅。南部省份則屬於乾旱走廊區,加上缺乏儲水基礎建設,旱季來臨時常陷入無水可飲、無水灌溉的困境。

根據聯合國資料顯示宏斯拉斯近年來在國際援助及當地政府的努力下在千禧年目標項目上都有所進展,但天災來襲及社會治安(幫派)問題常對好不容易建立的薄弱基礎構成威脅。

宏都拉斯崎嶇的地勢限制了交通建設的發展,致使大部份鄉村人口與外隔絕。再加上其它因素影響,使得非都會地區甚至部份城市地區都缺乏學校、水電供應、醫療保健及適當的住所。

宏都拉斯匱乏的經濟環境加上幫派威脅,每年有成千上萬人口離鄉背景,其中大多前往美國工作;這些旅居國外工作者將錢寄回家,是許多家庭的重要收入來源。

 

country icon資助計畫區
country icon自立計畫區

亞瑪斯坦 (Jamastran)計畫區

資助兒童數: 3,000 計畫期間: 2014-2028
亞瑪斯坦位於宏國首都特古西加爾巴東部105公里處,此區域與東科林納斯計畫區同屬丹利市,面積約100平方公里,涵蓋30個村落,共計2萬3.160位居民。此區域屬內陸地區,最高之處為海拔600米,氣候濕熱,居民主要以農業為生,種植玉米等經濟作物。區域內有1/3的家戶室內為泥土地,有超過1/5的居民無法在社區內取得乾淨飲水,因此當地居民(尤其是兒童)常患腹瀉,不當的衛生觀念也帶來各種傳染病。當地居民生活貧乏,教育水平低,成人識字率低,很多家庭面臨酗酒、酗毒問題,進而衍生家暴、竊盜案件,青少年則因家暴選擇逃家,甚至進入幫派。

當地服務工作

生計與韌力

  1. 透過青少年生涯發展訓練,鼓勵青少年發展願景,加強青少年創業及管理能力,並根據當地勞動市場的需求,加強職業訓練,並與當地企業合作提供青少年實習機會提升青少年就業能力。
  2. 透過與當地夥伴單位合作方案協助社區進行給水系統的建置,並提供社區水資源委員會各項管理培訓,讓當地水源供給能夠更加永續,確保水利系統有好的維護。
  3. 宣導衛生觀念,透過成立校園衛生委員會及定期的衛生宣導課程讓當地學童成為衛生宣導的媒介進而改變家戶及社區的衛生習慣。
  4. 協助家戶、學校及社區衛生中心建置廁所及洗手台。
  5. 協助居民成立社區儲蓄團體,培養儲蓄觀念及學習理財。
  6. 針對務農家戶則提供農業技術培訓課程,倡導永續耕作的觀念,在提升產量及作物品質的同時也兼顧環境的永續經營。
  7. 與地方教會合作,從信仰角度將參與者的世界觀從依賴性轉變為增強能力和個人責任感的世界觀,使他們能夠找到創新的方法來改善自己的耕作方法以增加收入,改善家庭關係。
  8. 帶領當地居民及相關團體一起完善社區減災、備災的計畫,提供社區相關之培訓,並進行聯合演習,在學校內則進行校園災害應變措施制定與演練。

 

兒童教育

  1. 透過青少年生命教育俱樂部提供青少年正確的價值觀其兒童權益課程以及正確的兩性關係課程,提倡安全性行為,降低青少年懷孕,同時鼓勵青少年對公共事務的參與,為自己的權益發聲。
  2. 了解青少年生涯發展意向並提供繼續升學或其他正規或非正規教育的管道。
  3. 協助學校老師數位教學相關訓練以因應後疫情時代的遠距教學需求。
  4. 向社區居民宣導兒童閱讀能力的重要性,並提供相關師資訓練協助老師制定提升閱讀能力的教案,即成立學校及社區內的閱讀俱樂部讓兒童有良好閱讀環境。

兒童保護

  1. 連結教會資源培訓宗教領袖讓教會傳達正確兒保及育兒觀念給會眾教會並宣導兩性平權觀念。
  2. 透過兒童體育及藝文活動宣導兒童保護及兒童權益知識,並且推動兒童與地方政府的溝通管道讓兒童參與兒保政策的遊說及推動。
  3. 與當地政府及警政單位合作建置更完備的兒保系統即通報機制,同時因應中美洲高人口流動問題提供線上課程促進兒童及社區居民對非自願移民風險的認知。
  4. 提供親職教育課程希望從家庭帶來改變,讓兒童在愛裡成長,並且設立家長互助團體比起分享教養經驗、互相鼓勵。

社區培力

  1. 提供社區發展委員會各種管理訓練,並透過年度檢討與社區居民一起探討地方兒童福祉議題並發想因應措施。
  2. 協助社區建立兒童福祉監測機制,針對兒童應有的健康及教育基本權益持續進行監測同時關注脆弱是兒童的參與及權益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