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助國家介紹

country img

哥倫比亞(Colombia)


面積:
1,138,914平方公里(是台灣的31.47倍大)
人口:
4,445萬人
語言:
西班牙語
宗教:
基督教
平均所得:
6,110美元(World Bank, 2008)
幣制:
Colombian peso (COP) US$1 = 1,930 Colombian pesos
country icon資助計畫區country icon自立計畫區
夥伴國家介紹

長久以來,哥倫比亞一直困於政治動盪與社會不安;西元1810年,該國革命推翻西班牙的統治,宣佈獨立;20世紀初,又歷經內戰和喪失巴拿馬的統治權;時至今日,保守派與自由派還在激烈的爭辯。

哥倫比亞的氣候分佈有:沿著海岸線和山谷的炎熱潮濕以及高海拔的酷寒。雨季來臨時,氾濫的河水和惡劣的衛生夾雜,導致有些疾病像是瘧疾和黃熱病就容易蔓延開來。

哥倫比亞擁有豐富的天然資源和美麗的自然景觀,不僅是翡翠的產量居領導地位,而且白金的蘊藏也是世界第一。很多人都認為哥倫比亞的咖啡品質傲世群倫,哥倫比亞有約15萬個咖啡園,大多數位於海拔 2,900 到 5,800 英呎高的山坡地上,這些高經濟價值的咖啡豆被外銷到世界各地。

雖然小學教育免費,但是教學設備卻非常有限。約30%的學齡兒童無法就學,就是因為教學設備的嚴重缺乏;此外,父母為了找個季節性的臨時工,或是追求更好的工作機會,常常需要搬家,更讓學童無法安穩地就學。
 

country icon資助計畫區

關比亞諾 (Guambianos Desarrollo)計畫區

資助兒童數: 1,250 計畫期間: 1994-2015

關比亞諾計畫區位於哥倫比亞西南方考卡省(Cauca)的希維亞市(Silvia),地勢介於海拔2,600公尺至3,000公尺的山區,氣候濕冷。主要居民為關比亞(Wampia)以及基斯哥(Kizgo)原住民族。經殖民統治後,原住民族文化受到打壓,除了居住及耕作地區被迫縮減,更造成自我認同感低落。他們民族性強,仍保有自己的語言、文化、政治及傳統服飾,並排斥外來文化和資訊,因此本會在當地的服務工作皆盡量與其傳統文化及生活方式結合。

此區居民長期處於貧窮的生活環境,主要的經濟來源是農、牧業及觀光業。關比亞諾人以農耕為生,但大都是佃農承租土地耕作,土石流、落後的耕作技術及過度使用化學肥料等都造成低收成,糧食不足的問題。居民的其他困難如:偏高的營養不良人口、缺乏廁所、衛生下水道、居住環境擁擠、學童因家貧而輟學。

當地服務工作

  • 家庭菜園方案:鼓勵社區家庭在自家開闢家庭菜園,增加食物攝取種類並教導居民有關健康、公共衛生及營養方面的知識,提升兒童健康狀況。此外,本方案亦藉由「爐灶是家的中心」的傳統觀念,由家庭為基點,透過教育訓練推廣各種知識,提倡教育,加強他們的公民意識,慢慢恢復傳統文化與美德並提升他們的自我認同感。
  • 健康醫療:結合現代醫學與民俗療法關顧計畫區居民健康。與當地醫療單位及社區傳統醫療者合作,藉由各種訓練提升藥草知識、進階醫療技術、認識各項醫療服務與福利,提供父母親兒童健康護理知識以提升0-5歲兒童健康狀況。對青年及成年居民進行性教育及生殖健康教育,以倡導性病及愛滋病防治觀念。
  • 豐盛生命方案:透過訓練及宣導幫助計畫區兒童及青少年開發潛能,認識自我價值,了解個人對家庭及社會的責任與義務,培養領導才能,並協助他們做人生的長期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