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內緊急救援行動
飢餓三十人道救援
世界銀行報告指出,台灣位處西太平洋颱風區及環太平洋地震帶,是全球高災害風險的地區之一。近年極端氣候頻仍,更增加台灣發生天災的機率與強度。 面對天災,台灣世界展望會始終站在救援前線。從九二一地震、莫拉克風災、0206高雄美濃地震、0403花蓮地震到凱米風災,社工團隊於第一時間啟動人道救援機制,關懷受災家庭與兒童,提供物資、災害救助金等支持。更透過照顧者培訓、兒少身心紓壓、社區防減災、防災士培訓等方案,長期陪伴孩子及家庭走過漫漫重建路。 邀請你捐款「飢餓三十-國內緊急救援行動」,支持台灣世界展望會人道救援與重建工作,幫助受天災威脅的兒童及家庭走出陰霾,更有能力面對將來的災害!
關懷內容
台灣地處地震帶和高缺水風險,根據農業部統計,2025年台灣土石流潛勢溪流多達1,745條、遍布十七縣市。在極端氣候趨勢下,不僅氣溫高低起伏變化大,突來暴雨也容易導致山路坍方、溪流暴漲,影響復原重建進度。由於災難和居住環境息息相關,平時家庭與社區如何防備災、災害發生時如何即時應變、災後又如何自主提升韌性,是每位台灣人都應了解的課題。
災害回應不只是發生當下的行動,平日的防災與備災同樣重要。台灣世界展望會於2021年成為合格的防災士培訓機構,至今已有400位社工員取得防災士證照,目前全台所有服務據點都有防災士駐守,更將培訓課程拓展至展望會服務家庭與長期合作志工,提升社區和家庭的防備災知能。
面對凱米颱風、0403花蓮地震等災害,台灣世界展望會迅速啟動人道救援機制,透過下列三階段工作,回應災區兒童與居民的需要:
第一階段 受災民眾緊急救助
台灣世界展望會駐地社工團隊與公私部門合作,協助居民緊急安置及提供糧食、飲水、民生用品等救援物資。並視實際需求開設兒童關懷中心,透過專業社工員帶領孩子繪畫、遊戲、閱讀等活動,抒發受災兒童的恐懼和心聲,撫平天災帶來的心靈影響。
第二階段 短期復原與生活支持
由駐地社工員持續訪視關懷受災家庭,同時進行災區兒童及居民身心紓壓、受災兒少教育、心理和生活重建工作,為長期重建工作奠定基礎。
第三階段 家園重建與社區永續經營
從「以人為本」的理念出發,重視民眾的生活習慣、文化信仰、教育需求、環境保護,以及社區防備災安全與生計發展等需要,規劃照顧者生計培力、社區防減災宣導、兒童防災營會等方案,陪伴民眾不只重建家園,更有裝備與能力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災害。
邀請你捐款「飢餓三十-國內緊急救援行動」,支持台灣世界展望會人道救援與重建工作,陪伴國內受天災威脅的兒童及家庭重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