飢餓三十》當我們分享手中食物,就足以終結飢餓危機

飢餓三十》當我們分享手中食物,就足以終結飢餓危機 封面照片

暴雨洪水、乾旱野火、戰火衝突……盤踞著近期頭條新聞,但新聞畫面裡沒有出現的,是層出不窮的危機背後,無數貧困的大人、小孩因此長期缺糧,在營養不良中逐漸消瘦的身影。世界展望會在28個月內透過全球飢餓回應行動,已在28個糧荒最嚴重的國家救援近台灣總人口數的飢餓民眾,其中過半數是兒童。 

聯合國於五月發佈最新《全球糧食危機報告》,指出58國/地區的2.58億人正面臨嚴重急性糧食不安全(IPC-3以上1),比前一年的1.93億人增加三成,這已經是連續第四年,全球亟需糧食援助的飢餓人口向上攀升。 

這等於世界上每31個人中,就有1人因缺乏食物,正處於生死存亡的邊緣。但為什麼全球糧食危機持續惡化呢? 

極端氣候、戰火衝突、疫情後經濟復甦不均、通膨,以及燃料、化肥、糧食成本創10年新高……,這些層層疊加的情況,都使人們越來越難維持基本需求,保有應變災害的能力。而2023年廣泛發生的天然災害,包括近期挾帶豪雨接連肆虐東亞的颱風、巴基斯坦洪災,以及發生在非洲南部、非洲之角、伊拉克、敘利亞、安哥拉與歐亞大陸的熱浪和降雨不足等,一再重創各地農業,使糧荒雪上加霜,預期下半年於太平洋地區發生的聖嬰現象,還將導致更多天災。 

每一場災害與危機背後,都有飢餓的臉譜。聯合國糧農組織(FAO)和世界糧食計劃署(WFP)在五月底示警,如果全球不採取緊急行動,在2023年11月前,阿富汗、尼日、索馬利亞、南蘇丹、葉門、海地、布吉納法索、馬利和蘇丹共9國,將可能陷入災難性的「飢荒」(IPC-5),另有7國面臨「人道緊急狀態」(IPC-4)風險。 

這意味著數以萬計的人們與兒童,在不久的將來,可能因長期缺乏維生必需的食物與營養而大規模餓死。 

世界展望會自2021年三月起發現情況嚴峻,啟動「全球飢餓倡議」救援工作,更在2022年發起成立73年來規模最大的「全球飢餓回應」行動,於28個飢荒風險最高的國家,以拯救生命的糧食援助方案、幫助急性營養不良兒童復原、協助家戶及社區建立可持續性的糧食來源/生計等方式,兩年多來募集包含台灣在內的跨國愛心資源,投入17億美元,在28個月幫助2,184萬人免於飢餓,其中過半數為兒童。(了解更多請參閱救援徵信報告) 

糧食危機的成因看似難以克服,但世界展望會正透過一系列高效及解決根本問題的方案搶救生命,包括採用由高能量堅果和奶粉製成、富含營養的「超級食品2」,支持營養不良兒童復原;同時輔導受氣候變遷影響的家庭投入「氣候智慧型農業(climate-smart agriculture)」,在家庭或社區菜園中種植抗旱作物,並開發多元食物來源,邁向自給自足等。 

即使世上每31個人中,就有1人因飢餓難耐、快要倒下,但只要另外30個人分享手中食物,就能支持快餓死的人重新站起。世界展望會有能力將愛心傳遞到有需要者身邊,透過持續進行的全球飢餓回應行動,我們預計幫助3,000萬人免於飢餓之苦。 

謝謝今年體驗、參與「飢餓三十」的所有飢餓勇士與捐款人,成為樂於分享的30位地球人之一。終結全球飢餓危機,就從我們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