貧困與疾病中的茫茫未來

 

蒙古逾300萬人口中,逾四成聚居在首都烏蘭巴托,龐大的人口壓力,令許多貧困家庭無法找到穩定工作,只能靠臨時工賺取生計,那倫貝達(Naranbaatar)和妻子慈慈賽康(Tsetsegsaikhan) 就是其中之一。

36歲的慈慈賽康在學校當清潔工,丈夫那倫貝達則趁著嚴冬在市場賣碳,但是兩人的工作都不穩定。對他們來說,窮困帶來最大的痛,不是自己捱飢抵餓,而是無法確保兒子能夠健康成長。談到兒子的未來時,慈慈賽康的眼淚撲簌而下。兩夫婦先前為了支付13歲兒子拜言達賴(Bayandalai)的醫療費用,把蒙古包賣掉,一度無處可居。幸好,世界展望會提供的蒙古包,及時解決了住屋的問題。

可是,對於孩子的未來,兩夫婦仍然憂心忡忡。「三個兒子中,我最擔心老二,他有心臟病,做過手術,18歲之後還要再做一次。」兒子因為手術的緣故,成績一度落後同儕,暫需就讀特殊學校,但特殊學校的課程進度也不適合他這樣的孩子,所以慈慈賽康決定讓他轉回一般學校,也是她任職清潔工的學校。「我這樣做是為了能好好看顧他,但我也不知道這個決定是對是錯。」慈慈賽康拭著淚說:「我們有時擔心不能滿足兒子所需,但盡量供他上學。希望兒子長大後做個好人,也能夠活得比我們好。」